查看原文
其他

文明实践基地绽放滨城活力——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的“滨城探索”

文明天津 2022-07-09

文明实践赶大集  服务跟着群众走(滨海融媒)


市文明办 滨海新区宣传部联合调研组 撰写


一、基本情况

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,地处环渤海经济带、京津冀城市群交汇点,区域面积2270平方千米,海岸线153千米,辖5个国家级开发区、21个街镇,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,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城区等称号。

  2019年,滨海新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滨海新区坚持政治引领,以理念为先导、以人民为中心、以创新为动力、以服务为手段,在实现文明实践1中心、25所、469站全域覆盖基础上,梳理盘活全区红色资源、科技场景、文旅地标、生态名片等,“串联”起国家海洋博物馆、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、滨海科技馆等57个场所,与区委党校、市民学校、区属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阵地“并联”,统筹谋划、一体部署,打造内涵丰富、形式多样、特色鲜明、服务有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矩阵,营造出基地开花传思想、服务群众聚人心的生动局面。

滨海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

二、实践路径

1.提高站位,夯实思想传播主阵地
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统筹推动全区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活动,夯实传播新思想主阵地。

  一是扩容“宣讲基地”。发挥区委党校、市民学校等理论基地作用,建立“理论宣讲+志愿服务+新媒体”三位一体宣讲模式,组织800余名宣讲志愿者队伍,开展“迎建党百年、讲滨城故事”主题宣讲报告86场,1.4万名党员聆听;成立“新时代劳模宣讲团”“巾帼宣讲团”等理论宣讲队,深入基层阵地宣讲;制发《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》等宣讲课件,党史专题宣讲2634场,受众24.3万人次。发挥基地辐射作用,以滨海新区图书馆、中新友好图书馆、保税区文化中心、泰达图书馆“四手联弹”,以书香滨海庆建党百年,开展“党史进万家”及汽车图书馆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工地等活动,把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。

  二是创新“网格基地”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打造“红网格”平台,将全域全员纳入民生红网格,实现“平台群众共谋、社会力量共建、民生网格共管、实事办理共评、活动成果共享”“五共”实践模式,在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上脚步稳实,今年以来办理“百姓需求”近1.5万件。发挥专职网格队伍作用,建立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,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组织“一网兜清”的网格业务联动机制,通过覆盖全区的743个基础网格,600余名专职网格员+志愿者,针对14大类、136项事项常态化巡查,累计兜梳107.2万件,办结106.7万件,办结率99.5%,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
  三是并联“传媒基地”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区融媒体中心、学习强国“滨海新区学习平台”同谋划同建设,“两中心一平台”融合推进,用活“点单派单云平台”和“津滨海”手机APP,在“津滨海”专设文明实践展示频道,加大学习强国“滨海新区学习平台”文明实践稿件推送,用足滨海广播电视台、《滨城时报》等传统媒体,实现全媒融合、全时互动、全域覆盖、矩阵化传播态势,累计在各平台刊发稿件4000余篇,浏览量超450万人次。“两中心”携手联动,打通线上线下传播渠道,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三个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等“文明实践线上行”网络直播活动,浏览量突破100万人次,扩大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。

滨海新区科技馆四层展区


2.平台共享,鸣奏同频共振交响乐

  以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为载体,在平台共享上下功夫,整合特色基地,实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
一是统筹基层文化站点资源,服务“遍地开花”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统筹整合、指挥调度作用,全区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469个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、“五爱”教育阵地等实行共建共享,全区街镇综合文化站、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共建率达到100%。充分发挥365个村居文化管理员作用,结合基层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2021年,通过“点单派单云平台”对接“戏曲进乡村”、“文化进万家”、乡村电影放映工程、全民阅读季、广场舞大赛、评剧新苗比赛等各类活动3836场次,参与人数6万余人次。二是整合全区各类文博场馆,赓续“红色血脉”。围绕近代“海上国门”沧桑历史等主题,举办国家海洋博物馆《“巍峨的丰碑——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”展览》、滨海博物馆《滨城红潮——滨海新区党的革命历程主题展》,让百年党史鲜活起来。建立博物馆协同服务联盟,以矩阵式服务覆盖全区。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、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通过线上知识普及、线下游览等方式,吸引3.5万人次“博观滨海”,感受新区历史与当代、改革与开放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面向青少年开展“小小历史讲解员”实践体验,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明史、爱党、爱国、爱家乡。三是打造场景体验实践基地,守护“生命健康”。用好医疗、科技、消防、公安等资源,在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场所举办主题宣传活动,开展自然灾害、应急救护、交通安全、灾害避险等展示体验和知识讲解,以现场模拟、情景结合、参与实践方式,宣传健康安全知识,单次直播活动在线实时观看人数近10万人,滨海科技馆文明实践参与量较疫情前增长32万人次。健全完善区域性和专业性体育场馆,打造智能化“泰达第二体育场”,日均入场锻炼人数超3000人次,加大城市社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建设,全区体育场地面积835.6万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.8平方米,社区健身园建设覆盖率100%,为未成年人教育“双减”提供更加丰富的阵地资源。

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之滨海新区科技馆志愿者科普下乡活动


  3.以文化人,构筑新区文化高地

  举办有影响力的论坛讲座,在分享交流中形成文化品牌,构筑滨城思想文化理论新高地。

  一是思想论坛育品牌,打造文化新高地。依托中国社科院和国内专家资源,以中华思想研究院为平台,通过举办“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”“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”全国峰会,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思想传统文化相结合,挖掘新区历史上“精卫填海”、抵御外侮、实业报国、改革开放“一次创业”取得的成就,凝聚滨海新区新时代奋斗精神,梳理推出70余个“滨城之最”,为推进滨海新区深化改革“二次创业”提供有力精神支撑。建立全国首家中华思想通史馆,打造滨海沙龙、滨海书苑、滨海讲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。

  二是文化中心展经典,讲活中国好故事。滨海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1.2万平方米,充分发挥其“文化+”复合型综合体的功能,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,先后联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、延安革命纪念馆、西柏坡纪念馆举办《伟大开端——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》《铸魂——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》《红色土地 英雄河北——河北革命史联展》“红色记忆”大型音舞诗画等经典展览和演出,持续数月全国规模最大的连环画创作成果《学习用典——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》共接待参观8万余人次。

  三是钢琴公益云展播,传递滨城强声量。在滨海广场、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地标性文化广场,举办“同唱一首歌 永远跟党走”“共键和谐 同奏未来”(天津·滨海)钢琴公益云展播活动,现场百架钢琴同奏、气势磅礴,普通群众、学生与自闭症儿童等特殊人群现场参与互动,场景温暖感人。云展播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,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突破1.06亿,抖音、快手视频播放浏览量平均每支展播视频已逾1.2万。系列活动呈现出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、文化多元、人文气息浓郁、国际范儿十足的滨城文明实践特色,让“红色音律”“滨城故事”传得更远刻得更深。

“双减”下,融合“长辈讲堂”资源,青少年“成长课堂”开讲


4.规范引导,志愿服务质效双提升

  面对群众多元需求,把文明实践基地作为课堂和考场,培育壮大有专业、有规范、有情怀、有作为的志愿服务团队。

一是用足资源配置建强专业队伍。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平台,发挥“政府资源”配置作用,充分利用文化、科技、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优势,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、群团组织专业协会等,组建涵盖文化科技、医疗卫生、法律援助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1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,实现人才、管理、内容的专、精、特,常态化开展与群众生活高度关联的“文化进万家”、医疗健康讲座、全域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。二是用好社会组织丰富服务体系。围绕扶老助老、扶贫助困等,引导各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。区慈善协会的“书香筑梦、阅享童年”关爱农村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,塘沽街与津诚公益、新滨海义工等社会组织合作创建的“文明促进1加1”微实事广场,开发区志愿者协会“幸福社区 HOME家园行动”等,已成为优质志愿服务品牌,让志愿精神绽放美丽滨城。三是汇聚社会力量引领社会风尚。文明实践着力于“专业便民”,发动辖区医院、理发店、法律服务等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志愿服务。古林街“红管家”志愿者队伍,囊括了辖区内的法律服务、诊所、电器维修、家政服务等个体户、小企业职工,利用街道社区“组织在线”系统,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或一对一上门义务服务,把百姓身边问题、常见难题解决得又快又好,也让志愿服务的“个体热情”转化为社会风尚。

滨海新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“活动启动仪式


5.机制保障,助推基地建设步稳蹄疾

 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文明实践基地管理、运行、保障机制,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、顺利实施。

一是分众化定位。建立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数据库,分类展示、分类管理,根据各类文明实践基地专业特点采用不同实践活动形式,让群众通过参与,体验不同文化场馆带来的别样感受和精神收获。如滨海科技馆吸引大量未成年人体验探索科学奥秘,乡村基地注重青少年感受劳动实践,文化中心图书馆为读书者提供享读悦读空间,大港湿地保护区吸引大学生参加环保公益行活动,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,国家海洋博物馆定位于海洋文化展示保护研究和科普教育,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集合国防教育和军迷体验等等。二是集约化设计。让文明实践走进文博场馆,共建共享、城乡互动,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,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吸引力。近几年来,培育出太平镇大道口村“红徽结对帮帮团”、寨上街“墙根讲堂”等6个市级、29个区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,“文明实践赶大集”在全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果交流活动上作展示。三是智能化运营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理念、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融入系统设计,将各类文明实践基地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“点单派单”系统,利用大数据分析统计功能,对文明实践基地实施动态管理、供需分析、实时调度、精准对接,使滨海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项目衔接、活动不断、导向精准、高效运行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通过系统累计发单3.8万余个,开展各类活动3万场次,参与群众110万人次。

在滨海新区图书馆开展“建党忆百年 奔向新征程”读书分享会

三、探索启示

1.坚持为民导向,释放滨城文化资源禀赋。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,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。文明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依托区域文化资源禀赋,形成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特色鲜明、功能完备的发展特色,在阵地、队伍、活动的融合上不断提升水平,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,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  2.坚持阵地导向,激活文博场馆红色文化魅力。认真谋划,深入挖掘区域红色资源、历史资源、文化资源和智能资源,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统筹布局、一体打造,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在党史学习教育及理想信念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,持续激发群众爱国热情、凝聚人民力量,弘扬民族精神。

  3.坚持共建共享,构筑文明培育精神文化高地。文明实践基地建设要着眼盘活资源,着力实践场地、平台的共建共享和联通贯通,突出阵地拓展、主题设计、价值理念、展陈效果、渠道载体和方法手段的守正创新,调动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,用主流价值观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,把文明实践基地建成滋养精神、陶冶情操、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。


相关新闻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